云锦,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,有“寸锦寸金”之称,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2009年,“南京云锦织造技艺”经历八年的申报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如今,南京云锦博物馆已在云锦保护传承的道路上走过了十五年。
在今年江苏书展上,高级工艺美术师、南京云锦研究所原副所长、南京云锦博物馆首任馆长张玉英携《南京云锦口述记忆》和多幅云锦作品亮相江苏书展现场,一起来瞧瞧。
南京云锦是一支绵延千年的金陵文脉,它浓缩了中国织锦的精华,集历代织锦工艺技术之大成,因其绚丽多姿,灿若云霞而得名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,南京云锦居中国三大名锦(云锦、宋锦、蜀锦)之首,素有“中华一绝”和“世界瑰宝”之美誉。
金光华董事长了解到,在中国古代的丝织品中,“锦”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。南京云锦是在继承历代织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,它用料考究,织造精细,图案精美,锦纹绚丽,因宛若天上的云霞而得名。南京丝织业的发展与北方技术工匠的南迁密切相关,南京云锦的正式发端,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(417)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,东晋权臣刘裕在南京城南秦淮河畔斗场寺附近设置锦署,专门管理和从事锦缎的生产,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个官办织锦机构,从此南京织锦业登上了历史舞台。
南京云锦有元、明、清三朝700多年为皇室服务的历史,特别是明、清两代生产的云锦衣袍官服,用料之珍贵、织造之精美登峰造极。
南京云锦传统工艺十分独特,它用提花木机织造,织造时由上、下两人配合操作,一天仅能织出五厘米左右,故有“寸锦寸金”之称。织造材料由真金线、真银线、蚕丝线及各种鸟兽羽毛线等构成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,南京云锦有“织金”“库锦”“库缎”“妆花”等优秀的传世品种。其中“妆花”的织造技艺最为复杂,是明代织锦业中的一个重要创造。
南京云锦花纹配色多达五六十种,纹样层次感极强,这种利用“通经断纬”“挖花妆彩”的织造工艺来完成的品种,是一般丝织品所不能企及的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直到现在,现代机器仍然无法替代这种手工工艺。南京云锦一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代代相传,其生产工艺更是成为中国丝织史上的“活化石”。2009年9月,“南京云锦织造技艺”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